一、单项选择题
(以下各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其题号并填入括弧。每题2分,共计30分)
社会学这个概念,最早由法国实证哲学家_______在 1838年出版的 《实证哲学教程》中首次提出,这通常被视为社会学诞生的标志。
根据赖·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的描写, 社会学的想象力包括____________等三个基本维度。
________是涂尔干的重要代表作,也是实证社会学研究的一个典范。
西方历史上最悠久、影响最大的法律思潮或学派当属________。
马克思主义法学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他们合著的《___________》是马克思主义法学诞生的标志。
英美法系的渊源有三个,即________。
管理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其标志是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 “_________”。
________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目标,根据占有的信息,运用科学的方法,设想多种方案,并从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过程。
言外之意不存在于句子本身的结构中,而是依赖于其所处的语境。________便是要研究这种存在于语境中的言外之意。
________认为,语言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而来的。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________在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宣告了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开始。
________研究的兴趣是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 (Watson)。
________又称弗洛伊德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始人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出版的《______》是西方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最早在大学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来讲授的,是著名哲学家______。
二、判断题
(判断以下表述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计30分)
1897年,严复将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翻译为中文,书名叫《群学肄言》,这是中国引入社会学思想的开始。
马克斯·韦伯是理解社会学传统的开创者。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批判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
西方所谓的大陆法系包括两个支系,即法国法系和德国法系。
唐代大臣长孙无忌等人于公元652年奉诏编写《法经》一书,对唐朝的法律做了权威性的解释,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保存的法律文献。
在我国汉汉代时,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倡以《春秋》等儒家经典著作作为司法审判的指导思想,即从经书中找出所谓的“微言大义”作为判断罪之有无、罪之轻重的依据——这被称作“春秋决狱”。
按照圣吉的理论,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的一种有机的、 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以科学管理为龙头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成为组织管理的大趋势。
语言学的历史非常古老,比如中国在汉朝就产生了“小学”, 包括文字、音韵和训诂。
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学派,被认为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大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亦称完形心理学,其核心是强调将思维、学习和知觉作为整体进行研究,而不是分解开。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 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
认知主义心理学也称日内瓦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日内瓦大学心理学教授兼卢梭学院院长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
在中国典籍中,“教育”作为带有价值倾向性的词,始终以“善”为本义。
率先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提出的并不是教育家而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
三、小论文
(要求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结合本职工作,由以下两个题目任选一个,自拟论文标题,完成不低于800字的小论文一篇。满分40分)
① 谈谈你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认识。
② 当前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请在下方答题框内答题。
我选择的题目是:“当前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存在哪些问题?”接下来,我将根据这一主题,结合我的学习体会和本职工作,进行小论文的撰写。
当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旨在探讨当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当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内容单一化
当前,许多学校在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时,往往只关注经典文献的诵读和记忆,而忽视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这种教育内容的单一化,不仅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也难以真正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2.教育方式机械化
在传统文化教育中,一些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这种机械化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难以主动思考和探索,也无法真正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教育资源不均衡
在一些地区和学校,由于教育资源有限,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投入。这导致了一些地区和学校的学生无法接触到优质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从而影响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解决策略
1.丰富教育内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丰富教育内容,注重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的挖掘。可以通过引入经典案例、历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2.创新教育方式
在教育方式上,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和探索。同时,也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
3.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为了保障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我们应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一些地区和学校的投入力度。可以通过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库、开展教师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综上所述,当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但只要我们正视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就一定能够推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健康发展,为培养具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新一代青年贡献力量。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