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心理适应》形考任务1

图片[1]-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心理适应》形考任务1-电大资源网

一、选择题

  1. 题目:( )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自我认识,是指人们对自己的需要、动机、态度、情感等心理状态以及人格特点的感知和判断
    答案:(自我知觉)
  2. 题目:( )是将原因定位于人的性格、能力、态度和努力等,也被称为个人原因
    答案:(内部归因)
  3. 题目:从个体角度看,社会化的( )体现在人生每一阶段的社会化,都是以前一阶段的社会化为基础的,对后期发展产生影响
    答案:(连续性)
  4. 题目:个体通过社会化得以( ),获得发展的基点
    答案:(适应社会)
  5. 题目:情商又称( ),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性挫折等方面的品质
    答案:(情绪智力)
  6. 题目:人之所以能够社会化与人自身的( )有关:是由人类个体自身的学习潜力和语言能力决定的
    答案:(能力)
  7. 题目:社会化的本质就是( )的传递
    答案:(社会经验)
  8. 题目:我们被他人如何看待和承认 —— 社会特性是指( )
    答案:(社会自我)
  9. 题目:我们所感知到的内部的心理品质,包括能力、态度、情绪、兴趣、动机、意见、特质、以及愿望等是指( )
    答案:(精神自我)
  10. 题目:现实自我指的是现实生活中个体的( ),即目前的心理、生理、社会等等方面的最真实的表现,也包括目前别人眼中的个体是什么样的情况
    答案:(真实情况)
  11. 题目:真实的物体、人或地点,包括躯体自我和躯体外自我 —— 所有物是指( )
    答案:(物质自我)
  12. 题目:智商可以理解为( ),是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智力)
  13. 题目:自我障碍策略是一种故意的自作自受,指人们预期到自己可能失败时,提前准备一系列( )的行为
    答案:(基于现实)

二、选择填空题

  1. 题目:个体知觉到的自我概念包含三个部分:____
    答案:(子问题 1:E)
  2. 题目:人们常常认为一种虚假的、一般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性,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____
    答案:(子问题 1:D)
  3. 题目:社会化的目标,是引导人们形成符合于社会需要的稳定的____
    答案:(子问题 1:F)
  4. 题目:社会化的目标是指与适应社会生活、成功履行一个人的____有关的知识、态度、情感、行为方式与思想观念、生活技能等
    答案:(子问题 1:C)
  5. 题目: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____—— 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答案:(子问题 1:B)
  6. 题目:社会化这一概念强调的是社会对于个人的影响和____的适应,而不强调个人反过来影响社会和社会对于个人的调整与适应
    答案:(子问题 1:A)
  7. 题目:一个完整的人,必然既有____,又有____
    答案:(子问题 1:H;子问题 2:G)
  8. 题目:智商可以理解为智力包括注意、观察、____、思维、记忆等五种能力
    答案:(子问题 1:I)

三、判断题

  1. 题目:从形成过程来看,个体首先得到大力发展的是智商
    答案:(对)
  2. 题目:没有语言,也可以有文化,有社会化
    答案:(错)
  3. 题目:内部归因是将原因定位于人的性格、能力、态度和努力等,也被称为个人原因
    答案:(对)
  4. 题目:情商更适用于处理社会关系问题
    答案:(对)
  5. 题目:社会化使得人类的文明得以延续发展
    答案:(对)
  6. 题目:社会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终身的过程
    答案:(对)
  7. 题目: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
    答案:(对)
  8. 题目: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答案:(对)
  9. 题目: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没有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近因效应
    答案:(错)

四、综合填空题

题目 1:“自然人”“社会化” 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的过程是指?

A – 心理结构;B – 自我;C – 社会学习;D – 自我控制

 

  1. 身体结构;2) 通过一定的__C__和社会生活实践获得了适应人类社会生活的社会性,形成了人类的__A__和行为动力系统;3) 获得明确的__B__概念;4) 对自己的行为有明确的自我引导和__D__。

题目 2:“题目:个性化与社会化的互动过程;

A – 能动性与选择性;B – 成长和发展;C – 同步进行;D – 共同社会生活

 

  1. 个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是__C__,同时实现的。社会化目标的实现过程,也是个性形成或个性化的过程。一方面,个体在整个社会中__B__,社会对一个特定群体有着相对一致的社会期望和对待,也就是说,特定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系统化的__D__。这种共同的社会生活经历使得群体中的个体产生与社会期望一致的观念、情感、思维和行为方式;另一方面,每一个个体不仅有与其他个体相对一致的共同社会生活,还有着个人不同于其他任何人的独特的、难于被系统化的社会生活。这个中就有个体同群体的影响作用,而且,个体是一个主动的、具有__A__的主体。

题目 3:“一个人的自我概念是怎样形成的呢?

A – 社会化;B – 意识;C – 自己的;D – 他人的;
从__C__行为推断自我。从__D__行为反应推断自我。尤其是重要他人的影响,但如果你很不幸,选择了不恰当的重要他人,可能你的人生就会丰富多彩一些,多经历一些事情。通过__A__较推断自我。例如:谁的胆子大?走夜路;晚上一人独处一栋大房子。通过自我来推断自我。如果让你仔细想想,你是什么样的人呢?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让人们反省自己来了解他的自我。

题目 4:“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有?

A – 替代性经验;B – 言语劝说;C – 成败经验;D – 情绪反应和生理状态;E – 情境条件
(1) C:成功的经验能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感。(2) A: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会对自我效能感产生重要影响;(3) B:言语劝说的价值取决于它是否切合实际。缺乏事实基础的言语劝说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不大,在直接经验或替代性经验基础上进行劝说的效果会更好;(4) D:个体在面临某项活动任务时的身心反应、强烈的激动情绪通常会妨碍行为的表现而降低自我效能感;(5) E:不同的环境提供给人们的信息是大不一样的。某些情境比其他情境更难以适应和控制。当一个人进入陌生而又易引起焦虑的情境中时,其自我效能感水平与强度就会降低。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