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农村社会学产生于美国,选 C。
中国农村社会学诞生标志的著作是《农村社会学》,选 C。
20 世纪 20 – 30 年代的社会改良运动是乡村建设运动,选 A。
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最著名著作是《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选 B。
社会构成要素中首要条件是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选 A。
从行政管理体制看,农村社会主要形式是行政村和自然村,选 D。
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为合格社会成员过程是基本社会化,选 A。
一位村干部与多人建立的角色关系是角色丛,选 D。
人类群体生活更具社会性,选 D。
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核心家庭,选 A。
目前干扰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最主要的是家族,选 B。
社会组织的灵魂是目标,选 B。
该理论是泰罗制,选 B。
全国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 1983 年,选 D。
农村社区最主要形态是村落,选 C。
农村城镇化最核心内容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选 B。
当前我国农村城镇化道路是大中城镇、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选 D。
反映生活方式本质特征的是生活质量,选 C。
对生活方式有决定性影响的是生产方式,选 A。
发达国家和地区人们生活方式达到富裕型,选 C。
二、多项选择题
21. 农村社会学研究对象包括农村居民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变迁,选 ABCD。
22. 费孝通在《小城镇大问题》中的命题有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无商不活,选 ABC。
23. 文化功能包括行为导向、行动整合、文明传承、维持秩序,选 ABCD。
24. 儿童 – 青少年社会化内容包括学习生活技能、谋生技能、社会规范、确定人生目标,选 ABCE。
25. 家庭建设模式包括和谐、平安、学习型、节约型、五好文明家庭,选 ABCDE。
26. 邻里特点包括相邻而居、守望相助、相互信任、具有变动性,选 ABCE。
27. 社会组织构成要素包括成员、目标、规程、分层体系、物资设备,选 ABCDE。
28. 村民委员会特征包括群众性、自治性、基层性、地域性、广泛性,选 ABCDE。
29. 社区构成要素包括人口、地域、设施、文化,选 ABDE。
30. 影响生活方式因素包括生产方式、自然环境、科学技术、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政治制度,选 ABCDE。
三、名词解释
31. 人的社会化: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个人学习掌握社会生活经验、技能和规范,扮演社会角色,社会文化得以延续发展。
32. 社会群体:通过互动形成,成员对彼此行动有共同期待的人群集合,内部有一致感且外部也被认同,广义上是有共同活动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上是有直接交往和共同利益的人群。
33. 家长制:家长在家庭中拥有独占、至高无上且不可分割的权力,家庭成员间是主从、尊卑、依附关系。
34. 社区发展:居民、政府和社会组织整合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塑造居民归属感、认同感,加强社区参与,培育互助自治精神,增强凝聚力,确立和谐人际关系,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
四、简答题
35. 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农民是从事广义农业的劳动者;农村是众多农民家庭聚居的社区。农民是乡村活动主体,农业是其生存和交往手段,农村是其活动场所和共同生活社区。
36. 科学技术影响生活方式主要表现:
通过改善物质生活条件影响,如发明新技术带来新的生活用品。
通过改变生活观念影响,例如网络改变人们信息获取和交流观念。
通过扩展生活能力推动生活方式发展,像交通工具的发展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网课代答-到校考试-论文服务 添加客服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