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兽医基础》形考任务1-4答案

形考任务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5 分,共 30 分)

  1. 细菌的基本结构不包括( )。
    • A. 细胞壁
    • B. 细胞膜
    • C. 细胞质
    • D. 细胞核 (答案:D)
  2. 下列关于细菌鞭毛描述错误的是( )。
    • A. 鞭毛是细菌表面长而纤细而呈波浪形弯曲的丝状物
    • B. 鞭毛是运动器官
    • C. 不同种类细菌的鞭毛数量和着生位置不同
    • D. 鞭毛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答案:D)
  3. 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能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的物质称为( )。
    • A. 抗生素
    • B. 细菌素
    • C. 毒素
    • D. 热原质 (答案:A)
  4. 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繁殖速度最快,活菌数呈直线上升的阶段是( )。
    • A. 适应期
    • B. 对数期
    • C. 稳定期
    • D. 衰退期 (答案:B)
  5. 适用于鲜奶及奶制品、饮水、尿液等液体材料中细菌检查的接种方法是( )。
    • A. 平板划线培养法
    • B. 斜面接种法
    • C. 倾注平皿接种法
    • D. 穿刺接种法 (答案:C)
  6. 两种或多种生物相处时,彼此并不互相损害而互为有利的现象称为( )。
    • A. 寄生
    • B. 共生
    • C. 拮抗
    • D. 协生 (答案:B)

二、判断题(每题 5 分,共 30 分)

  1. 某些细菌在一定的发育阶段或处于不利的生存环境中时,菌体内形成圆形或卵圆形的休眠体,称为芽孢。( )(答案:A. 正确)
  2. 自养型细菌不能单独将 CO2 等无机物作为碳源,需要从有机物中获得碳素。( )(答案:B. 错误)
  3. 兼性厌氧菌是指在有氧或者无氧的条件下均能进行呼吸和生长繁殖的细菌。( )(答案:A. 正确)
  4. 禽流感又称 “亚洲鸡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致死率在 90% 以上,对养鸡业危害极大。( )(答案:B. 错误)
  5. 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侵入机体,在一定的部位生长繁殖,引起病理的过程。( )(答案:A. 正确)
  6. 炭疽杆菌可以通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鉴定。( )(答案:B. 错误)

三、选择填空题(每空 4 分,共 40 分)

  1. 致病性、灭菌、终末宿主、衣原体、直接发育、消毒、间接发育、支原体、中间宿主、毒力杀死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1),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芽孢和孢子)的方法称为 (2) 。(答案:(1) 消毒;(2) 灭菌 )
  2. 寄生虫在感染阶段侵入宿主后可继续发育并完成生活史的发育方式称为 (1),必须在中间宿主或媒介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再到达终末宿主体内完成生活史的发育方式称为 (2) 。(答案:(1) 直接发育;(2) 间接发育 )
  3. 寄生虫成虫或有性阶段寄生的宿主称为 (1),幼虫或无性阶段寄生的宿主称为 (2) 。(答案:(1) 终末宿主;(2) 中间宿主 )
  4. (1) 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无细胞壁、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2) 是一类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不需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在细胞内严格寄生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答案:(1) 支原体;(2) 衣原体 )
  5. (1) 是指一定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引起的动物机体发病的能力。(2) 是指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程度。(答案:(1) 致病性;(2) 毒力 )

形考任务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5 分,共 30 分)

  1. 免疫的功能不包括( )。
    • A. 抵抗感染
    • B. 自身稳定
    • C. 免疫监视
    • D. 治疗疾病 (答案:D)
  2. 下列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 A. 体液免疫
    • B. 生理性防御屏障
    • C.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 D. 体液的抗微生物作用 (答案:A)
  3. 鸟类特有的免疫器官是( )。
    • A. 胸腺
    • B. 脾脏
    • C. 法氏囊
    • D. 扁桃体 (答案:C)
  4. 抗原刺激有髓初次体液免疫应答过程中,最早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是( )。
    • A. IgG
    • B. IgA
    • C. IgE
    • D. IgM (答案:D)
  5. 对胞内细菌(结核杆菌、布鲁氏菌)的清除,机体主要依靠( )。
    • A. 细胞免疫
    • B. 体液免疫
    • C. 吞噬细胞吞噬作用
    • D. 体液的抗微生物作用 (答案:A)
  6. 以急性炎症为特征的变态反应类型是( )。
    • A. Ⅰ 型变态反应
    • B. Ⅱ 型变态反应
    • C. Ⅲ 型变态反应
    • D. Ⅳ 型变态反应 (答案:A)

二、判断题(每题 5 分,共 30 分)

  1. 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答案:B. 错误)
  2. 骨髓具有免疫和造血双重功能。( )(答案:A. 正确)
  3. 浆细胞产生的,能和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称为补体。( )(答案:B. 错误)
  4. 疫苗是指用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其组分或代谢产物制成并用于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 )(答案:A. 正确)
  5. 免疫是指动物机体对外源性或内源性异物进行识别、清除和排斥,以达到机体内环境稳定的过程。( )(答案:A. 正确)
  6. 只有抗原抗体呈恰当比例时,结合反应才会出现凝集、沉淀等可见反应。( )(答案:A. 正确)

三、选择填空题(每空 4 分,共 40 分)

  1. 免疫原性、中枢、反应原性、非特异性免疫、外周、再次应答、特异性免疫、前带、初次应答、后带胸腺是 (1) 免疫器官,淋巴结是 (2) 免疫器官。(答案:(1) 中枢;(2) 外周 )
  2. 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称为 (1),抗原分子与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称为 (2) 。(答案:(1) 免疫原性;(2) 反应原性 )
  3. (1) 是机体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具有遗传性。(2) 是动物出生后经主动或被动免疫方式获得的免疫功能,具有严格的特异性和针对性。(答案:(1) 非特异性免疫;(2) 特异性免疫 )
  4. 某种抗原首次进入动物体内引起抗体产生的过程称为 (1),在抗体下降期动物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产生抗体的过程称为 (2) 。(答案:(1) 初次应答;(2) 再次应答 )
  5. 因抗体过多而出现的抑制现象称为 (1) 现象,因抗原过多而出现的抑制现象称为 (2) 现象。(答案:(1) 前带;(2) 后带 )

形考任务三

    • B. 前驱期
    • C. 明显期
    • D. 转归期 (答案:A. 潜伏期)
  1. 炎症最早表现的局部症状是( )。
    • A. 红
    • B. 肿
    • C. 热
    • D. 痛 (答案:A. 红)
  2. 炎症反应最重要的抗损伤时期是( ),可出现血管反应、炎性渗出和白细胞游出。
    • A. 变质期
    • B. 渗出期
    • C. 增生期
    • D. 恢复期 (答案:B. 渗出期)
  3. 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属于( )。
    • A. 营养性致病因素
    • B. 化学性致病因素
    • C. 物理性致病因素
    • D. 生物性致病因素 (答案:D. 生物性致病因素)
  4.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叫( )。
    • A. 吸收
    • B. 分布
    • C. 转化
    • D. 排泄 (答案:A. 吸收)
  5. 青霉素属于( )。
    • A. β – 内酰胺类抗生素
    • B.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C. 四环素类抗生素
    • D.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答案:A. β – 内酰胺类抗生素)

二、判断题(每题 5 分,共 30 分)

  1. 疾病是指动物机体在外界致病因素和体内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过程。( )(答案:A. 正确)
  2. 疾病发生过程中一些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受到破坏或功能发生障碍时,体内另一些组织器官便会加强功能,以适应新的条件,这种现象叫做代偿。( )(答案:A. 正确)
  3. 溶血性贫血分为营养缺乏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两种类型。( )(答案:B. 错误)
  4. 水肿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及肾脏病变导致钠、水在组织内潴留。( )(答案:A. 正确)
  5. 发生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不良后果称为副作用。( )(答案:B. 错误)
  6. 处方是执业兽医师给患病畜禽防治疫病和配制药物所开的药单,是指导药房配药、发药、用药的书面文件。( )(答案:A. 正确)

三、选择填空题(每空 4 分,共 40 分)

  1. 动脉性充血、内因、全身作用、外因、缺盐性脱水、半衰期、静脉性充血、缺水性脱水、局部作用、休药期疾病发生的 (1) 指机体的遗传、免疫特性的改变,防御适应能力的降低。疾病发生的 (2) 包括损伤机体的一切外界因素。(答案:(1) 内因;(2) 外因 )
  2. (1) 是指局部组织器官的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发生扩张,血流加快,引起组织或器官内的动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2) 是指局部组织或器官内,动脉输入的血液量正常,而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流缓慢,引起静脉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答案:(1) 动脉性充血;(2) 静脉性充血 )
  3. 以失水为主,失水比例大于失钠比例的脱水称为 (1),以失钠为主,失钠比例大于失水比例的脱水称为 (2) 。(答案:(1) 缺水性脱水;(2) 缺盐性脱水 )
  4. 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之前在用药部位产生的作用称为 (1),被吸收进入血液之后分布到作用部位产生的作用称为 (2) 。(答案:(1) 局部作用;(2) 全身作用 )
  5. 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从峰值降到一半的时间称为 (1),从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或它们的乳、蛋产品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称为 (2) 。(答案:(1) 半衰期;(2) 休药期 )

形考任务四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5 分,共 30 分)

  1. 从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开始到机体出现最初症状之前的时期称为( )。
    • A. 潜伏期
    • B. 前驱期
    • C. 明显期
    • D. 转归期 (答案:A)
  2. 炎症最早表现的局部症状是( )。
    • A. 红
    • B. 肿
    • C. 热
    • D. 痛 (答案:A)
  3. 炎症反应最重要的抗损伤时期是( ),可出现血管反应、炎性渗出和白细胞游出。
    • A. 变质期
    • B. 渗出期
    • C. 增生期
    • D. 恢复期 (答案:B)
  4. 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属于( )。
    • A. 营养性致病因素
    • B. 化学性致病因素
    • C. 物理性致病因素
    • D. 生物性致病因素 (答案:D)
  5.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叫( )。
    • A. 吸收
    • B. 分布
    • C. 转化
    • D. 排泄 (答案:A)
  6. 青霉素属于( )。
    • A. β – 内酰胺类抗生素
    • B.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C. 四环素类抗生素
    • D.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答案:A)

二、判断题(每题 5 分,共 30 分)

  1. 疾病是指动物机体在外界致病因素和体内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过程。( )
    • A. 正确
    • B. 错误 (答案:A)
  2. 疾病发生过程中一些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受到破坏或功能发生障碍时,体内另一些组织器官便会加强功能,以适应新的条件,这种现象叫做代偿。( )
    • A. 正确
    • B. 错误 (答案:A)
  3. 溶血性贫血分为营养缺乏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两种类型。( )
    • A. 正确
    • B. 错误 (答案:B)
  4. 水肿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及肾脏病变导致钠、水在组织内潴留。( )

 

  • A. 正确
  • B. 错误 (答案:A)

 

  1. 发生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不良后果称为副作用。( )

 

  • A. 正确
  • B. 错误 (答案:B)

 

  1. 处方是执业兽医师给患病畜禽防治疫病和配制药物所开的药单,是指导药房配药、发药、用药的书面文件。( )

 

  • A. 正确
  • B. 错误 (答案:A)

三、选择填空题(每空 4 分,共 40 分)

  1. 动脉性充血、内因、全身作用、外因、缺盐性脱水、半衰期、静脉性充血、缺水性脱水、局部作用、休药期疾病发生的 (1) 指机体的遗传、免疫特性的改变,防御适应能力的降低。疾病发生的 (2) 包括损伤机体的一切外界因素。(答案:(1) 内因;(2) 外因 )
  2. (1) 是指局部组织器官的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发生扩张,血流加快,引起组织或器官内的动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2) 是指局部组织或器官内,动脉输入的血液量正常,而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流缓慢,引起静脉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答案:(1) 动脉性充血;(2) 静脉性充血 )
  3. 以失水为主,失水比例大于失钠比例的脱水称为 (1),以失钠为主,失钠比例大于失水比例的脱水称为 (2) 。(答案:(1) 缺水性脱水;(2) 缺盐性脱水 )
  4. 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之前在用药部位产生的作用称为 (1),被吸收进入血液之后分布到作用部位产生的作用称为 (2) 。(答案:(1) 局部作用;(2) 全身作用 )
  5. 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从峰值降到一半的时间称为 (1),从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或它们的乳、蛋产品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称为 (2) 。(答案:(1) 半衰期;(2) 休药期 )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74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